今年以来,濮阳市委编办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,聚焦教育领域突出问题,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职能作用,不断优化资源配置、规范编制使用,积极破解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,着力推动教育编制资源精准投放到基层一线,极大缓解了群众“上学难”问题。
一是破解体制机制障碍,重塑城区教育格局。立足濮阳市因油建市的实际情况,统筹考虑教育管理体制上存在油田和地方两个主管部门、油地双方在各自学校的投入和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别的实际情况,深入调查研究,反复讨论研究,科学提出整合方案。积极推动两个教育主管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整合,明确市教育局为市级唯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,将原来的12个事业单位精简为4个,市油田教育中心转型为教育培训、教研和评价机构,不再承担行政职能,最终完成教育系统行政、事业机构整体重塑,实现了市直教育事业“一盘棋”。
二是加大全市调剂力度,科学配置教职工编制资源。统筹考虑教学点、农村边远学校、中小学寄宿制学校、女职工生育、教师脱产进修等因素,对市本级、各县(区)中小学在校生总数、在编教师总数、近期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情况开展摸底调查,兜清底数,提出各办学主体间编制调整意见。贯彻落实中央、省委决策部署,扎实开展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,从收回的编制中调剂469名用于充实市直和工业园区、示范区部分学校教职工编制,增大了教职工编制总量,深度满足了中小学校用编需求。
三是优化农村教师结构,提升乡村教师队伍质量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精心测算近几年退休人员分布情况,结合有关政策,会同教育部门通过聘用特岗教师、招聘“三支一扶”、培养全科教师和免费师范生等多种途径,为农村中小学补充优秀教育人才,推动建设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。成功申报405名2021年特岗教师需求计划,用于我市农村教学点补充年轻教师,较好缓解了农村学校人才紧缺及用编难题。
四是完善配套约束机制,严格规范教职工编制管理。加强日常监管,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编制实名制管理,严禁挤占、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。联合教育、财政、人社等部门定期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问题专项治理,严禁有编不补、随意抽调借用和“吃空饷”等现象产生,确保了教职工编制规范合理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