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构编制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,在加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、深化机构改革、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2019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,濮阳县以乡镇体制上出现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,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,以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,顶层设计、精准施措,打好“四张牌”将乡镇机构改革由“物理整合”向“化学反应”转变。
一、优化机构设置,提高行政效能,打好“高效牌”。
立足濮阳县实际,进一步明晰乡镇角色定位,从“控、减、调、保”四个方面入手,积极推进职能整合协同,优化乡镇内设机构设置,把原有的“三办四中心”调整为“5个行政内设机构、7个下属事业单位”,进一步完善了党政机构布局,使各个机构有机衔接、相互协调。同时,根据资源禀赋、地理区位、产业特色等实际,从县级层面统筹确定每个乡镇的功能定位,在14个农业类乡镇着重加强服务“三农”的能力,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等职能;在4个工业类乡镇突出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责,着力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;在2个城镇化程度较高乡镇重点加强和完善经济发展、综合执法、市场监管、公共服务、平安建设、生态环境保护、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、宣传思想文化等方面职能,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、公共服务均等化。
二、重构权责体系,增强统筹能力,打好“动力牌”。
以解决乡镇“权责不符”问题为根本,从放权“松绑”入手,着力破解乡镇“小马拉大车”困境,综合考虑乡镇事权情况和承接能力,赋予乡镇统筹解决问题的建议权、综合调度权等,强化乡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。濮阳县结合县直各部门“权力清单”和前期乡镇调研评估情况,对185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行逐项梳理,通过“五审核五反馈”,最终制定《下放至乡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目录》,涉及9个县直部门、1个市垂直部门的104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(含处罚、强制、检查事项92项)下放至20个乡镇。同时,制定《濮阳县行政权力清单动态管理办法》,对下放权力事项实行动态管理,对不适宜乡镇履行的职权予以收回,对其它有利于乡镇工作的权限进一步下放,做到“实时动态管理”、“放减统筹”。
三、推动“减县补乡”,加强人员力量,打好“活力牌”。
濮阳县坚持问题导向,有针对性推动人员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,为解决乡镇“人少事多,车大马小”、现有人员编制不适应权限下放后工作需要等情况,按照“减县补乡”要求,调剂县直部门566名事业编制分批分步下沉到乡镇,并在编制分配上向乡镇综合执法大队和党政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倾斜,提高乡镇的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。目前,第一批将濮阳县自然资源局在原乡镇国土资源所工作的87名工作人员、濮阳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原乡镇执法中队工作的225名工作人员共计312名工作人员下沉移交至濮阳县所属20个乡镇,编制、人事、财政关系一并移交,并通过完善财政保障、工资福利、考核奖励等配套政策,激发下沉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。接下来还会有第二批、第三批人员陆续下沉,从根本上解决乡镇人员不足问题,确保乡镇的事乡镇办,乡镇的事有人办。
四、整合服务资源,推进便民审批,打好“服务牌”。
以全面推行“一网通办”前提下的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为目标,濮阳县坚持“五个统一”,推进标准化建设。一是统一场地建设标准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场地建设标准化,大厅各区域统一布局,统一设置引导台、宣传栏、电子公告屏提供信息公开服务。二是统一设置服务窗口。按照“因地制宜、分类设立、逐步推进、优化完善”的原则,办事窗口设立综合窗口和分类窗口两类。依托政务服务网络,设立1到2个综合窗口,目前,政务服务事项应入驻1103项,其中,已实现一窗综合受理859项,一窗分类244项,入驻率100%,受理要素已完成23163条颗粒化梳理工作,集代办和综合办理于一身。根据乡镇工作实际,设多个分类窗口,分类窗口包括民政、劳动保障、医保、公安、市场监管、组织转接、计生等部门。三是统一配套设施建设。乡(镇)统一配备电脑、打印机、扫描仪、高拍仪等办公设备。同时,配备联体座椅,轮椅、公用复印机、免费邮寄、医疗箱、饮水机、手机充电处、无线网络、阅览宣传处等便民设施,用于群众自主办理和休息等候。四是统一推行服务标准。对全县各乡镇(办)窗口工作人员开展综合窗口受理业务统一培训,培训采取以干带训的模式,通过到县行政服务中心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演练的形式,已培训乡镇(办)综合受理人员80余人,均已上岗开展综合业务受理工作。五是统一办件传递制度。创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流程和方式,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搜集所在乡镇(办)无法通过网络传输的材料,运用EMS渠道及时送达县行政服务中心,县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分发给各单位,最终实现“最多跑一次”的服务目标。